「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史博館隆重開幕
發佈日期:2025-04-23
國立歷史博物館於21日舉辦《穿越世代──李再鈐創作展》開幕典禮,展覽集結李再鈐橫跨六十餘年的藝術創作,呈現其揉合東方哲思與現代形式的雕塑語彙,並彰顯藝術家對自然與社會關懷的深刻思維。現場貴賓雲集,包括文化部部長李遠、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洪世佑、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前政務委員黃光男、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建築師王澤等皆親臨致詞,向這位臺灣當代雕塑的重要推手致上最高敬意,開幕儀式由李再鈐次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李季帶來呼應本展哲學意味的〈夏康舞曲〉小提琴獨奏,為展覽拉開序幕。
展廳「低限無限」全數展品都是藝術家李再鈐1980年代後迄今的多件公共藝術的原件創作,皆以大型雕塑的造形面世。
藝術家李再鈐在致詞時回憶著說:「很年輕的時候,就看到我的老師,溥心畬先生,他是第一個在這裡展出國畫的一個畫家,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個館掛了兩個招牌,一個叫歷史博物館,一個叫做國家畫廊。」他那時就經常想著「我哪一天會到這個地方來辦個一個個展。」終於在98歲這年,史博館為他舉辦了首次個展,「我等了80年」。
「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匯集李再鈐的雕塑、水墨、書法、立體裝置等多元作品,既有曾展出的名作,亦有首次公開的新作。
洪世佑館長表示:「他年近百歲,他的創作生涯大概超過了一甲子以上,那到目前為止還不斷的在創作,所以這次的個展裡面其實有很多他的新的作品。」本次展覽深入挖掘李再鈐從工藝雕塑、觀念轉化到生態精神的創作軌跡,洪館長強調,李再鈐的作品裡面融合了這個東方的哲學思想以及西方形式的語彙,並在融會貫通後,不斷的展現出他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藉由這次展出開啟更多與社會對話的可能。

藝術家李再鈐(左2)帶領文化部長李遠(中)參觀「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展間,介紹其2024年創作的〈三元素〉系列。
文化部部長李遠則指出,他的成長時期看著60年代的東方五月,70年代的五行雕塑小集,認識到李再鈐老師,朱銘老師,楊英風老師為臺灣現代雕塑奠定堅實基礎。「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還有一點美學的話,或是還有一點抽象思考的話,我想就是這樣子一路吸收這個養分。」他同時也提到,在展覽現場難得再看到李再鈐老師過去他很熟悉的作品,還有更難得的是近期創作的現代作品,一點都看不出年齡的歲月的痕跡。「作品還是這麼的有力量,這麼的前衛,我看了真的會對我們所有像我這個年齡的人算是很大的鼓舞。」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亦感性致詞:「我想一個人20歲的夢想在百歲能夠實現,正是因為李老師太謙虛了。其實,國家應該更早就幫他辦這個個展。」另外她也表示,讓她非常感動的是李再鈐老師的跳石仔系列,從一個石頭低沉在述說很多故事,然後他把它變成一系列的作品,給我們這麼多的啟發,讓我們的內心能夠得到很大很大的感受。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則以藝術界前輩身份致詞,他表示:「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他的作品和相對論有關係。也就是《易經》裡面老子裡面所講的,很大的聲音不一定你們能聽得到,不講話,作品聲音更大。」他接著說「因為他一種無私而且熱愛我們這一個這個社會裡面,重要的是他這個在都市景觀設計裡面給予的一種畫龍點睛的力量,應該是大家可以去體會的。」
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讚許李再鈐是老而彌堅、老而好學、老而創作不輟的樂齡典範,他也強調:「他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一直到今天他的第一次在國家的美術館辦展覽,他絕對是一個不會趨言附勢的人,不然早就應該辦展覽,他的雕塑早就知名於這個社會,今天這個展覽穿越世代。我覺得是我們美術界給他一個遲來的禮讚。」前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澤提到,當李再鈐走進鋼鐵廢棄物的場所取材,彷彿聽見零星的碎片材料在呼喚他,擷取記憶再創作,讓廢棄物擁有新生命,鼓勵觀眾觀看時運用想像力,感受雕塑的剖面、切片,發現其中的秘密。
展覽現場同步播出由新竹生活美學館去年所製作發行的紀錄片《藝海揚芬:傳統與現代,穿梭自在-李再鈐》,深入紀錄李再鈐橫跨半世紀的藝術生命與創作風格,突顯其如何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形塑獨樹一幟的藝術語彙。此紀錄片雖非專為此次展覽製作,但其深度與溫度,為展覽增添動人註腳。
《穿越世代─李再鈐創作展》展覽以三大展區完整呈現李再鈐的藝術風貌,展區「低限無限」傳達李再鈐受西方低限主義與《道德經》、《易經》思想的啟發,透過代表作〈低限的無限〉、〈元〉、〈天地人和〉等經典雕塑,觀眾可深入探索低限藝術的幾何秩序與公共藝術的社會參與。「元」展區表達哲學與幾何的交會,以東方哲學「元」為核心,從微觀到宏觀的哲思探索,也呈現藝術家如何回應數位時代及元宇宙的挑戰。「往昔情懷」展區則是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展出書法、水墨、彩墨畫及小型雕塑,結合傳統書畫與現代雕塑語彙,探索藝術在科技時代的創新可能。
將自即日起展出至2025年6月8日,觀眾可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場親炙李再鈐數十年來的代表作品與珍貴文獻,感受藝術家穿越時代、溫柔堅定的創作能量,4月26日將辦理「穿越世代-李再鈐談藝」座談會,內容包括李再鈐創作在戰後臺灣現代雕塑的定位、李再鈐的公共藝術等主題。展覽期間將辦理「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幾何無限手作坊,與數學老師合作,先從數學視角觀察李再鈐老師作品,再動手用數學教具拼組〈元〉作品,最後以紙模製作〈低限的無限〉、〈三個四分之三圓〉等立體作品帶回家,手腦並用體驗數學與藝術協作。
【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6月8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跨越世代-李再鈐談藝】座談會
日期: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14:00-16:00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B1多功能空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B1樓)
主持人:胡懿勳(國立歷史博物館文物審議委員)
與談人:李再鈐(策展人)、黎志文(藝術家)、宋璽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教授)
【「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幾何無限手作坊】
日期:2025年4月12日、4月26日、5月10日、5月30日,共4場,每場1小時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B1多功能空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B1樓)
報名網址:https://nmh.fonticket.com/ticket/MinimalInfin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