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致敬臺灣戰後女性藝術家—鍾桂英《玩色‧巧師》特展開幕

發佈日期:2025-04-29

國立歷史博物館策劃之「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系列展覽再掀高潮,「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特展」於4月28日隆重開幕。94歲高齡的藝術家鍾桂英親自出席,藝文界重磅嘉賓齊聚一堂,文化部長李遠、史博館館長洪世佑、工業技術研究院總營運長余孝先、策展人吳奕芳教授,以及鍾桂英多位學子與好友皆出席盛會,共同見證這位「浪漫溫柔野獸派」女性畫家的傳奇創作軌跡。


文化部長李遠(右)參觀「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展覽,並與藝術家鍾桂英(左)在其畫作〈藍的情趣〉前合影。

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致詞表示,鍾桂英師承廖繼春,以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筆法,忠實記錄臺灣社會與環境的變遷,充分展現女性藝術家的柔韌與客家文化的堅毅精神。此次展覽結束後,鍾桂英更將捐贈大型作品《入侵》予史博館典藏,為臺灣美術史留下珍貴印記。

文化部長李遠感性分享,鍾桂英所鍾愛的三種色彩—銘黃色、寶藍色、赭紅色,不僅展現奔放生命力,更讓他聯想到黃裳鳳蝶、翠鳥與山羌等臺灣自然生命體,映照出藝術家對土地的深切連結與觀照。他形容鍾桂英為兼具優雅與堅韌的客家女性典範,「在短暫的交會中,讓我的生命又走了一遍」。


策展人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長吳奕芳(右)為文化部長李遠(左)導覽「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介紹鍾桂英於1992年創作的〈林〉

鍾桂英感性回顧教學歲月,謙虛地說:「我不是最傑出的老師,但我有很多傑出的學生。」她自喻為「懶惰的大膽畫家」,以率真筆觸與自由色彩感染學生與觀眾,期盼每個人都能從藝術中找到生命的樂趣與力量。

特展名稱「玩色.巧師」點出鍾桂英創作風格與其教學精神,展場分為三大單元:「青春逐光」呈現她1970年代受印象派與野獸派影響的自由奔放色彩實驗;「恣意用情」展出80年代成熟風格之作,如《交響曲》即以色彩構築出視覺旋律;「清歡有愛」則揭示90年代以後作品的沉靜哲思,交織出藝術家對晚年生命的溫柔體悟。


藝術家鍾桂英致詞

呼應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2025年主題「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本展亦導入由工研院開發的「XR智慧顯示創新技術」與「藝術家特化GAI生成系統」,觀眾可透過科技互動,沉浸式體驗鍾桂英藝術世界的精華與脈動。工研院總營運長余孝先表示,AI與生成式科技已深刻影響各領域,也為藝術創作與展示方式帶來突破性的可能。此次合作希望引領觀眾看見藝術與科技的交會點,開啟博物館未來的新對話空間。


「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展覽舉辦開幕式,藝術家鍾桂英(前排左3)昔日學生到場支持,宛如一場溫馨的師生聚會。

曾受鍾桂英教導的藝術學者陳志誠深刻剖析鍾老師作品的美學意涵:「鍾老師的作品是師承印象派晚期,特別可以從1881年以後的塞尚或莫內看出端倪。這些作品為什麼重要?因為它們開啟了人類對美感感官世界的現代主義經驗。而鍾老師正是將這種以點、線、面為基礎的純粹化、簡約化美學實踐於畫布之上。臺灣目前的美術教育體系,其實尚未真正確立這樣的現代美感觀念,而老師做到了,這就是她的獨特價值。」同曾為鍾桂英學生的建築學者李乾朗則以輕鬆語調回憶課堂時光:「我們那些男生很喜歡上她的課,因為她不是站在講台上講,而是走到我們中間,逐一指導素描。我們總是很盼望那每週兩小時的美術課。我覺得學藝術的人,就跟這些色彩一樣,一輩子都是繽紛的。而這樣的色彩,也正真實地反映在鍾老師身上。」

國立歷史博物館指出,本次展覽選鍾桂英為「大家」系列重要代表,除致敬其藝術成就,更帶領觀眾回望臺灣戰後女性藝術家的奮鬥歷程與創作精神。鍾桂英以畫筆書寫的時代篇章,將持續在史博館綻放光芒。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 特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7月6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另行公告)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5樓展廳(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