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快速註冊 使用 Facebook 登入

或是

忘記密碼 | 重寄會員啟用信

快速註冊個人帳號

按下註冊鈕的同時,表示您已詳閱我們的會員服務條款,同意使用 191ART雲端美術館 所提供的服務及訂閱電子報。

已經有帳號了?馬上登入

請登入,或立即 註冊 建立自己的雲端美術館!

忘記密碼

跨世代的「藝以傳心」文化技藝傳承力 竹美館「藝海揚芬」影像發表

發佈日期:2025-09-28


江賜美(後排左5)與出席貴賓及親友們合影

為保存並傳承臺灣豐厚的文化技藝,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9月26日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小舞台舉辦《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紀錄片與專刊發表會。本計畫以民族誌研究為方法,透過影像、口述與文字,系統性記錄北臺灣資深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技藝實踐。本次聚焦三位國寶級人物:江賜美、廖瓊枝與蔣夢龍,使社會大眾能一同參與這段跨世代的文化記憶。


廖瓊枝(前排左5)與出席貴賓及薪傳藝生們合影

三位藝師的生涯與貢獻在發表會中被完整呈現。江賜美,出身南投,為臺灣首位女性布袋戲頭師,也是文化部於2021年認證的人間國寶。她自學操偶、五音口白與劇情鋪陳,領導真快樂掌中劇團傳承至第三代,並鼓勵新生代積極導入新媒體與國際交流,讓掌中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美學實踐。廖瓊枝則是有「臺灣第一苦旦」之稱的人間國寶,她將歌仔戲視為生命鏡像,從地方戲台走向廣播、電視、學術與國家舞台,創設歌仔戲戲團和基金會、積極培育門生,使歌仔戲不僅立足於國內舞台,更開拓至國際文化交流,建構出完整的教育體系。蔣夢龍則以「詩書合一」為理念,篆、隸、楷、行、草五體融通,不僅在書法創作上展現深厚功力,更透過教學與協會推動,將書藝轉化為文化創新的能量與公共實踐。三位藝師不僅是技藝傳承者,更以生命實踐,展現了藝術如何扎根社會、成為文化厚度的一部分。


蔣夢龍(前排左6)與出席貴賓、親友及海東畫會學員們合影

發表會現場嘉賓雲集,包括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梁晋誌、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鄒求強、計畫主持人鄭飄(前新竹縣教育局局長)、真快樂掌中劇團團長柯加財、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玉惠、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總監張孟逸、書法家施春茂、學者白雪蘭、林宗興、人間國寶莊武男(廟宇彩繪師)、舞蹈家江明珠、基隆海東書會理事長蘇心彤、基隆市海東書會理事長杜美華、水彩藝術家林英哲、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理事長游素凰、威力大岡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崔毅、廖瓊枝藝師之子廖文庭、真快樂掌中劇團柯世宏、柯世華、攝影家邱萬興與廖紫妃、凌春玉老師、葉敏芳老師以及眾多文化工作者、藝師門生等,場面溫馨而動人。


江賜美以自學之姿成就一代掌中戲名家。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指出,本計畫的核心是以民族誌方式記錄藝術家的「覺、知、行、思」,將一生的情感、哲學與美學實踐轉化為可傳世的影像與文字。他深情描述三位藝師的特質:廖瓊枝以苦旦角色「苦化為甘」,自我造山並廣育傳人;江賜美則展現「無師自通」的行動智慧,讓掌中戲融入生活;蔣夢龍以「詩書合一、鄉土出發」的理念,推動書藝的廣域發展。他也特別感謝傳藝中心協力、主持人鄭飄與所有參與團隊的付出。


詩書合一 吟夢筆萬-蔣夢龍於拍攝現場揮毫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回憶在不同職位與三位藝師的合作緣分,肯定影像紀錄的價值,並讚揚新竹生活美學館團隊將藝術家生命精要濃縮呈現的專業與用心,鼓勵更多場域搭建平台與藝師共創。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梁晋誌則談到創作與訓練的孤寂與豐厚回報,感謝三位藝師多年的耕耘,使臺灣戲曲與傳統藝術在國內外都能受到肯定與讚賞,並祝福藝師健康、繼續指導後進。計畫主持人鄭飄回顧自110年啟動以來的歷程,強調紀錄不僅在於保存技藝,更在於保存藝師的生命故事與教育傳承,至今已累積成多冊專刊,成為珍貴的文化檔案。


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總監張孟逸(左)於受訪現場感言:我要感謝廖瓊枝老師(左)17年來無私的教導與栽培

發表會最動人的時刻,來自座談交流環節,本次特邀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鄒求強、新竹市文化局文獻委員會委員潘國正,以及藝術史學者白雪蘭擔任與談人,分別從藝術史、文化政策與社會實踐的角度,回顧三位藝師的人生故事,並講述他們如何跨越世代,將技藝轉化為社會文化的厚度。薪傳歌仔戲劇團張孟逸則在主持人邀請下動情分享,她在拍片過程中聽到廖瓊枝藝師親口說出「17年前,她是專程前往宜蘭收我為徒,而不是我一直以為的偶然、巧合」。張孟逸在拍片現場激動落淚,並坦言這份感動使她更深刻理解廖老師惜才、愛才的胸懷,也讓與會者無不動容,這段真摯交流,也成為發表會上最難忘的記憶。

新竹生活美學館表示,所有影像紀錄已同步上架至館方官網(https://reurl.cc/3MDoqO),誠摯邀請社會大眾線上觀賞、學習與分享,再次感受三位藝師生命故事的深刻力量。竹美館未來將計畫持續擴展採訪對象,以民族誌保存計畫納入更多北臺灣資深藝師的聲音與技藝,讓更多人參與並見證這份「藝以傳心」的文化行動。

紀錄片:
【藝海揚芬】:快樂美聲 掌中乾坤—江賜美


【藝海揚芬】:寶島歌戲 薪傳世界—廖瓊枝


【藝海揚芬】:詩書合一 吟夢筆萬—蔣夢龍


2025第二冊專刊線上翻頁版